一个人看的视频在线观看www,荫蒂添的好舒服a片,久久免费的精品国产V∧

NewsCenter

“智”造時代,他們擦亮“機器眼睛”





新時代,大數據、人工智能、云計算等新技術如潮水涌來,經濟業態、產業形態不斷演進,一批處于新興階段、鮮為人知的新職業新崗位悄然出現。

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員、碳交易員、直播運營、高鐵“稱重師”……這些炫酷的新職業新崗位展現出中國經濟新活力,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著經濟發展的新方向。

“五一”來了。在這個全世界勞動者的節日,讓我們一起領略這些炫酷新職業的新魅力。

4月30日上午,光谷武漢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華星光電”)智能化工廠內,25歲的李海洋正在查看一臺自動化缺陷檢測設備的相關數據。

李海洋,武漢精測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精測電子”)的一名工業視覺系統運維主管。在去年3月人社部發布的18個新職業中,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員位列其中。

在精測電子,像李海洋這樣的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員眼下有300余名,為華星光電等相關企業提供服務。



 

隨時為機器擦亮“眼睛”

8時30分,李海洋來到華星光電工廠控制中心,逐一查看設備運行情況,然后將這些設備前一天的產品檢測情況形成報告,提交給華星光電質檢部門。

華星光電,是TCL華星中小尺寸顯示屏研發及制造基地,擁有全球最大的LTPS單體工廠、國內首條主攻柔性折疊屏的6代線,是湖北“光芯屏端網”萬億級產業集群的支柱企業。

華星光電是精測電子的客戶。作為國家第三批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、國內顯示檢測領域的龍頭企業,精測電子數十臺設備安裝在華星光電的智能化生產線上,用于顯示器顯示缺陷的檢測修復和色彩校正。

李海洋和20多名同事,就是長駐華星光電的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員。

據介紹,顯示器生產中會出現亮暗點、亮度不均、顏色不均等缺陷。過去,產品質檢靠的是人眼,隨著“機器換人”“設備換芯”,顯示器生產實現了自動化。生產線上,工業相機、鏡頭、光源、圖像數字化模塊及圖像處理軟件等,組成顯示器質量檢測的“慧眼”——機器視覺,相比人工檢驗,其效率和精度大幅提高。

而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員,就是“擦亮”這些“機器眼睛”的人。

李海洋告訴記者,分析數據只是運維工作的很小一部分,他們日常工作的重點是處置這些“機器眼睛”的突發故障。在無人化、智能化的華星光電工廠,任何一處“機器眼睛”發生故障,就意味著整條產線停頓。因此,他和同事24小時待命。

李海洋透露,不久前,生產線上一臺運送玻璃基板的機械臂突發故障,因為“視覺”上的毫厘之差,機械臂無法把玻璃準確地傳送至下游設備。李海洋和同事們用了4個小時給機械臂進行“體檢”,最后將故障鎖定在電機上,隨后順利排除了故障。



 

 

“產業藍海”帶來“職場藍海”

眼下,自動化、智能化的生產線上,都需要應用機器視覺代替人的視覺,特別是對速度、精度或可靠性要求高的企業,更是無法離開工業視覺系統。自動化生產線上的這些“機器眼睛”,在外觀檢測、引導定位、瑕疵檢測以及字符識別等場景上大顯身手。

據了解,截至2020年底,我國的工業視覺市場規模超過200億元,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300億元。業內專家預估,目前,我國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員缺口超過50萬人,這些運維員使用多種現代工具,對工業機器人、工業機器人工作站或系統進行數據采集、狀態監測、故障分析與診斷、維修及預防性維護與保養作業。

在精測電子運維總監周磊印象中,這個新的職業從2013年逐漸興起,與數字工廠、智慧工廠的涌現相生相伴,近3年尤為興盛。

“這類人才現在供不應求。”周磊認為,一方面源于越來越多工廠“無人化”導致崗位需求猛增,另一方面,培養一名成熟的工業視覺系統運維員需要3-5年。

市場需求大意味著薪酬待遇較為豐厚。據悉,來自孝感的李海洋入行5年,已在武漢安家置業。周磊說,從事該職業的大多是機械、電氣、電子信息、自動化、計算機等工科專業學生,基礎學歷在大專以上,由于檢測技術的不斷迭代升級,公司也會定期為他們安排全面詳細的技術培訓,以應對不斷升級的檢測技術。

(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肖麗瓊 通訊員張婷 實習生王紫微)